黎城县打造太行美丽宜居乡村
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6/95713.html 山西黎城县: 打造太行美丽宜居乡村 06:261 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全县打造“山区田园综合体标杆县”,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统筹人文、历史、气候等特色资源,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等,创建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个村庄绿化示范村建设,打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6个,省、市级美丽宜居村庄28个,建成省级特色文化试点村1个,创建成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农的黎城田园风光。 坚持规划先行、特色打造 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新跨越 充分发挥黎城自然条件、旅游资源、区位优势,结合村庄特色,连片发展、特色打造,引导推动全县美丽乡村集群式发展。 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注重特色、保持风貌”的原则,根据黎城总体规划,由各乡镇组织,县政府审核,以村为单位,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注重集成优化土地政策,整合乡村资源要素,制定高标准、有特色、行得通的乡村规划,避免盲目投资、拆建、上项目,确保村庄规划全面合理,少走弯路。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观,根据乡村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的不同和创建类型,差异化、多元化、合理化确定村庄主体特色,做到既融入大环境,又彰显小气候,达到移步换景,看景辨村效果。同时,结合土地整治、林地流转等其他工作,整体布局,一体推进。 夯实基础,完善功能。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完善乡村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实施连村公路、自来水入户、农村电气化、清洁能源、村庄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办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场所,完善农村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黎城特色的美丽乡村。 坚持突出基建、补齐短板 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年以来,黎城县坚持从微小之处做起,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做起,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长治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深入开展“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村庄绿化”六大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9%,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达80%以上,完成个村庄绿化示范村,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得到更进一步提升。 深入实施清洁行动。通过广泛动员、整合资源,全面加快村容村貌提升。以治理“六乱”为切入,重点整治了屋内庭院、街道两侧和集市、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彻底清理死角盲区,实现村内村外干净整洁。今年,累计清理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处,清理“六乱”处,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6吨,还绿.9亩。为保障乡村长期整洁,同步制定村庄保洁机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 持续开展厕所革命。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采取“旱厕通风改良+粪污集中处理”改厕模式,压茬分批推进。年,投资余万元完成16个村座户用厕所改造;今年,计划再投资余万元实施0座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涉及10个乡镇48个村,其中“旱厕通风改良+粪污集中处理”改造座,试点安装ECO微生物降解智能生态厕所座。截至目前,完成改厕座,完成率52.2%,推进速度位列全市前列。 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按照城乡一体化推进要求,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投资万元,在西井、上遥、洪井、程家山等四个乡镇建成6个垃圾转运站,已全部投入运行,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闭环处理模式,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今年,计划再投资万元,在黎侯、东阳关、黄崖洞等乡镇建设6个地埋式垃圾桶转运站。加强乡村保洁治理,聘用保洁人员名,实现乡镇、村庄、乡村道路等农村保洁全覆盖;探索实施保洁员“动态管理+网格化管理”;开展乡镇、社区、道路、河道、水库的各类垃圾治理情况专项督查,乡村生活垃圾分类得到长效治理。 积极推进污水治理。按照“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要求,坚持全面治理与扩面改造并重,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等一体谋划,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年,投资余万元完成西洼村、赵店村、东崖底村等8个村(社区)污水管网建设1.4万米;今年,投资余万元实施16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改造、检查井建设,全面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 坚持突出特色、打响品牌 努力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 黎城县把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手段,作为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地域气候特色,大力发展连翘、芍药、菊花、党参、山萸肉、柴胡等道地中药材。充分挖掘黎城风味特色农产品,发展了25家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土”字文章,打造了石磨小麦面粉、“压塌楼”小米、有机小杂粮等一批特色“黎字号”产品,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互联网+节庆”“互联网+活动”等方式,加大推荐宣传力度,在烟子、金鸡寨、上遥等村连续举办芍药赏花节、迎春花节、桑果采摘节等农事节庆活动,不断提升黎城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围绕药茶、中药材、酿品、肉制品、粮品、干鲜果、蔬菜(食用菌)、功能保健品等产业集群,推进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农旅融合、一体推进 打造山区田园特色小镇 近年来,黎城县围绕“旅游促农业、农民抓旅游”的转型思路,以生态富民为主线,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走出一条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再到“乡村度假”并向“乡村生活”转型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之路”。 做足做强石头文章,以“生态石村、错落有致”的总体规划为导向,以原有石头建筑为基本,以“石檐、石墙、石路”为主基调。今年,精心打造“红石艺术线”“红色初心线”“养身养心线”三条旅游线路,以点带线,以线扩面,全面加大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文旅全面融合发展。 培育石壁底、孔家峧、烟子等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第十二届休闲农业总裁培训班、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座谈会在该县召开。 培育打造北坡幽谷百合生态园、同安“果之韵”、壶山温泉度假山庄、古渡水韵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完成同安等10个休闲农业干鲜水果采摘园和佛崖底村等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健全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提升配优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20余个,扶持发展标准化“农家乐”40家;黎候古城、田园牧歌、洗耳河、烟子芍药园等10个景点列入年长治市推出的25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个精品点中,促进旅游与农业、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年、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分别达到万人次、万人次,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68亿元、2.1亿元,农业人口人均乡村旅游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分别占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16.4%。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利民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今后黎城县将继续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奋力打造守得住历史记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情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 来源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 编辑丨路璐 审核丨韩焰 监制丨岳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fz/10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鼓楼教育隔空不隔爱鼓楼区小学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