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情思
北京皮肤科医院地图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27172.html 惠风堂推送的第期,都是作者原创文字。欢迎分享转发朋友圈 ——秦建萍 单位门口的黄河西路两侧都是高大的白杨树,它们是北方最早感知春天的植物之一。这两天,毛毛虫一般的杨花已经开始落英缤纷了。朋友圈里看到有晒迎春花、垂柳条的,而我,就在杨花里感受到了春天越来越近的脚步。 我喜欢花儿,但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树,尤其是开花的树,或许是受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阳光下慎重地开满花朵,朵朵都是我前世的企盼”的影响。我所说的“开花的树”,并不包括桃树、梨树、杏树、苹果树等果树类,因为严格来说,它们叫果树。我是指诸如合欢树、玉兰树、木棉树、槐树等那些开花但不结果,充其量结种子的一类树木。这一类树木,因为植株高大,花期一过便没有了让人期待的东西,故总会被人忽视,虽然炎热的夏季,它们也能带给人婆娑的绿荫。所以我总觉得它们的成长岁月里,多了一些寂寥和悲壮。杨、柳更是如此,它们在春天里生出的杨花和柳絮甚至连别致的花型、艳丽的颜色都没有。说起杨柳,古人对柳的喜爱显而易见,仅折柳送别的寓意就催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等等。更别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千古绝唱了。而至于杨花,却是我儿时记忆里花树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具象。 我出生的那个村子很小,村周围路边坑沿上多柳、榆、槐等树种,杨树比较少。而且可能是种类不同,在十岁出村上学之前,我没有见过村里的杨树飘那种白色的棉花一般的杨絮。自然那时我也不知古人也有描写杨花的经典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而其实古诗里的“杨花”指的是柳絮,并非现在的“杨树飞花”。但我记忆里的杨花,确乎是杨树的飞花——杨絮了。 我第一次认识杨花,是到乡中心小学上五年级。小学规模不大,只有五六排房子,院子倒是挺宽阔,但没有标准的操场,下了课孩子们就在院里追逐跑跳,一样的快乐无忧。小学前面是一片梨树园,后来我读六年级时,教室换到最东南角一排,梨树的枝丫都快伸进教室的窗子里,别有情致。小学和乡中学仅隔一条小土路,我们小学的院子是开放式的,而初中就有了围墙,有真正的操场,于是也真正有了校园的感觉。这样一比,在心理上我们就觉得那些年长几岁的哥哥姐姐们比我们优越了很多。与初中相比,小学差的不仅仅是这些,小学没有食堂(虽然初中的食堂也仅仅是给学生们把饭菜熥一下,并不是现做现卖),没有水井(那时候农村没有自来水),甚至都没有任何树木花草等绿化,但初中校园里就有了一排排高大的杨树,有了红砖砌就的小道。所有这些,都让当时的我们羡慕不已。 那时,我们特别喜欢找个借口,三三两两地结伴去初中那边转一圈。比如中午吃完从家里带来的午饭(多数时候是凉馒头加咸菜)后,会偷偷地去初中食堂前面的水井里打水。在酒瓶上拴一根细绳,慢慢地把瓶子下到水面以下,把瓶子摆歪,听着“咕嘟咕嘟”声没了后,就知道水已灌满,把瓶子提上来,就那样你几口,我几口地喝下去,便快活地不得了。偶尔去得早些,就能看到各班的学生去食堂取饭的情景,你一兜,我一包,挨挨挤挤,甚是壮观。每当那时,我就会不自觉地出神:等到我上初中时也会来这里拿饭吗?我个子这么小,会不会被别人挤到?当然,后来我考上了县城的重点初中,没能在那个让我心心念念了许久的乡初中校园里学习生活。虽然不能说是遗憾,但却成为我如今怀念它的一个缘由。当然,最特别的还是那飘舞在和日春风里的杨花。 那时候,初中校园里的春天总是比我们小学这边来得早,来得盛,来得真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初中教室和教工宿舍前后的那些杨树。从最早冒出的杨花嫩芽儿,像一个个深褐色的带着尖头的豆豆,到很快便长成又粗又长灰白色毛毛虫一样的穗穗,再到长出更长的绿色稻穗一般的杨花,开始上面都是饱满的稻米一般的绿色颗粒,到后来米粒裂开,飘出丝丝缕缕的花絮,在煦暖的微风翻滚舞动,有时候毛团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在地上随着风向一路滚向远方。但多数时候是轻飘飘地飞进教室里,水面上,落在行人的身上。仿佛就是在杨花飘飞的过程里,春天的日色越来越亮,风越来越暖,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清,孩子们的身子越来越轻快,情绪也越来越高昂。 怎么都忘不掉的,是在杨花飘飞的日子里,早下课的我们悄悄地走到初中那边,他们正在上课,整个校园里安静得像睡着了一般。偷偷走到某个班的教室外,在人家窗户下面偷听一会儿,如果讲的是什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知道肯定是语文课,可以多听一会儿。但如果讲的是什么浮力,燃烧之类,那就肯定是物理化学了,我们没学,如听天书一般,赶紧离开。最喜欢听到脚踏风琴响起的声音,肯定是音乐课。记得有一次正好听到音乐老师教唱一首歌,歌名不知道,歌词却仍然记得那几句:“春季里来什么花儿开,春季里开的是迎春花,迎春花儿什么人戴,战斗英雄戴起来”。小小的我陶醉在那悠扬轻快的琴声里,陶醉在婉转清脆的歌声里,这份神圣让我的神思随着轻舞的杨花飞向遥远的天际,许久才回过味儿来,恋恋不舍地走回我们的小学校。 五、六年级的两年时光过得那么快,以致我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准备,就开始小学升初中考试了。那时的升初中考试,其严肃和正规程度绝对不亚于现在的小升初。虽然没有推荐,择校一说,但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却不允许升入初中,需要留小学六年级复习。很幸运,我的小升初考试就是在我向往了很久的初中教室里进行的。那高高的讲台,整齐的课桌,砖砌的地面,还有教室外高大的杨树,我在语文考试过程中去讲台桌上吸墨水(考试时给每个考场都准备了一瓶墨水,为了节约考生的时间,老师们细心地把瓶盖拧开了),却因为个子矮墨水瓶没拿稳,将蓝黑墨水撒在衬衣前襟上一大片。监考老师赶忙安慰我,帮我吸好墨水送我回到座位上。又羞愧又委屈的我含着泪答完了语文试卷。但好在没有影响成绩,最后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县重点初中录取。那是我最后一次进入乡初中校园。 一晃快30年了,但那段清晰的记忆总是离不开杨花这个寄托。或许是事物越简单,怀念越长久吧?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fz/8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纪实特刊张彩虹李桂田激情燃烧的日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