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灭病毒,今日厦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消杀。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事情,都是第一次经历。但其实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没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家家户户在春节期间放烟花、炮仗,就是在进行“全市消杀”。关于春节由来,常见的说法是有一种名为“年(又名夕)”的怪兽,每到冬春之际就出来害人。为了吓跑它,家家户户燃放爆竹。这一做法,相沿成俗,成为“过年”、“除夕”的象征。实际上,人们不会为了过节而过节。节日、节俗,都是有一定功能性的。春节当然也不例外。关于“年”的传说,并没有指出燃放爆竹这个民俗用意何在。我们在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可以看到隐藏的答案。他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提到了宋代人过年放爆竹、喝屠苏酒、挂桃符等习俗。三者当然都是为了驱邪除恶、迎春祈福,但它们的具体功能是什么呢?屠苏酒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相传它由华佗所创,取自八种药材,有预防疾病、驱除瘟疫的效果。至于爆竹呢,人们燃放它,也有着同样的原因,火药中的硫磺等成分有杀菌消毒效果,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后,硝烟弥漫在大街小巷,就相当于为全村、全城进行了一次消杀——当然,没有现代科学的古人,对此是难以说清楚的,但他们可以凭着经验得出这个看法,那就是道士们往往很长寿,他们常年累月因为炼丹,都在和硝石硫磺打交道。从这些,也可以看出古人并不迷信,更不愚昧,他们祈福,但并不认为,福,是祈出来的;他们认为,福,是行出来的;恰恰相反,在今天,当一些传统的节俗、仪式,因为时代变化被抽取了实质只留下外表时,一本正经地相信只要走了这些节俗、仪式的流程,就能得到福,才是真的迷信、愚昧。(在厦门很常见的炮仗花,厦门的迎春花)“非典”、以及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都发生在春节前后。这一时段,无论古今,正是一个瘟疫的高发期,尤其是在没有近现代科学方法、公共卫生条件普遍很差的古代社会。比如,在有具体月份记载的7次汉朝的大瘟疫里,4次发生在正月,2次发生在二月,1次发生在三月。冬去春来的正月,让人对一年充满渴望,也真是一个危险的月份啊!今天,由于科学技术、公共卫生的进步,可以使用低浓度含氯消毒液进行全市消杀,但古人通过放炮仗,也在他们当时所具的有限条件下,追求并收取了“全市消杀”的效果。现代社会具有的条件,让燃放烟花爆竹在很多时候成为了一种纯粹的观赏性活动,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以今度古——对燃烧爆竹等节俗,真的不能以“陋俗”二字一概而论。作者何书彬非虚构文学作家、《厦门日报》原记者长期致力于非虚构文学创作及讲述厦门故事著有《奔腾年代:鼓浪屿上的商业浪潮》、《引领时代:鼓浪屿上的人文之光》、《创城记:追寻老厦门印迹》、《大明完人王阳明》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hy/1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