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杂志

年5、6、7期

自年创刊以来,《紫禁城》杂志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年,全新改版后的《紫禁城》月刊是一本以明清历史与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为经,以古代文物艺术、建筑营缮、历史掌故为纬的文化艺术类杂志。杂志仍将立足故宫藏品,以解读明清历史及宫廷文化为己任,将学术问题趣味化、科研成果普及化、传统文化时尚化,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的文化、艺术和休闲需求,更好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艺术的绚丽多姿。

紫禁城.5

——春行过半是花朝·花朝节的习俗与文化

出版:故宫出版社.5

书号:3

装帧:平装16开页

定价:66元

卷首语

花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但它对于现代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的。在大地回暖,春日良辰,百花渐次开放的二月,人们很容易认为花朝节就是百花生日。

不因鬼神传说,无关名人演绎,这一节日的诞生发乎于人们对于各种花卉真实的热爱:“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唐·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的迎春花;“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唐·钱起《酬长孙绎蓝溪寄杏》)的杏花;“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唐·薛能《花》)的桃花;“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唐·韩琮《牡丹》)的牡丹;“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海棠花。。。。。。古往今来,万花开放,歌咏传颂花的诗词无数,人们沉浸于一花一叶中的遐想,将千丝万缕的情愫寄托于花叶,正需要特别设立一日以助花草昌茂之兴。

事实上,人们对于花卉的热爱是刻写在骨子里的,诗词仅仅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将这种热爱传达了出来。“花朝”的本意是“有花的美好清晨”。谁人不曾被那花朵绽放的一刻打动过呢?那不正是多少人追寻的最纯真的美吗?花朝节不该,也不应被忘记。本期《紫禁城》杂志,将重新回顾古人眼中的花朝节,追寻曾经的花朝节盛事,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目录

实拍书影

紫禁城.6

——冰澈晶灿中国玻璃艺术与文化

出版:故宫出版社.6

书号:3

装帧:平装16开页

定价:66元

卷首语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用到的一个词汇,玻璃制品也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看似普通的玻璃,在中国却有着三千年的发展历程。

玻璃的发展在中国传统造作中是个例外。虽然其历史悠久,但发展较晚、艰难缓慢,中国玻璃固然装饰精妙、结构精巧,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质地终归不及西方。不过在清代,徘徊歧路的中国玻璃器终于迎来了辉煌。

在清代皇室的支持下,造办处玻璃厂正式设立,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引进。随着玻璃厂规模的扩大,中国工匠技艺的日臻成熟,玻璃厂生产的玻璃制品陈设、祭器、饰品、日用器皿等器用一应俱全,金星、点彩、夹彩、绞丝、套料、雕刻、描金等工艺极尽精妙。玻璃成为清代富贵阶层财幻及品位的象征物,由于帝王对清宫玻璃工艺的得意,玻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录

实拍书影

紫禁城.7

——古琴故事

出版:故宫出版社.7

书号:3

装帧:平装16开页

定价:66元

卷首语

近些年,古琴之风复兴。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天,人们试图在缥缈的琴声中寻觅片刻的安宁。款动琴弦,抚琴者与聆听者在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古琴声中一同体会着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与平和。

从古至今,文人与古琴有着不解的缘分与说不完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所收古琴数量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名品佳器颇多。无论是经北宋大文豪苏轼亲自破解制作奥秘的唐「雷琴」「九霄环佩」,还是文人皇帝宋徽宗赵信下旨制作的北宋官琴「金钟」,抑或陪伴热血文人谭嗣同以音传道、成就其「剑胆琴心」之雅号的「残雷」,均饱经历史沧桑,在作为文人雅士抒发情感之媒介的同时被赋予高雅的品位,其自身的独特价值亦得到了充分发挥。

文人将古琴推上了艺术的巅峰,古琴也在滋养着文人的修养。故宫博物院已故古琴专家郑珉中先生遗有一本笔记,内中撰其所藏八张古琴的收藏原委,今由琴艺与琴学皆师承于郑珉中先生的王风先生进行整理,一段段情感真挚的故事呈现在大家面前。诸多故事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郑先生的文人真性情——无论是将千辛万苦收得的破损古琴几经钻研修复终于使其原音重现之时,还是在用自己珍藏的三张古琴换来一张年代更为久远、更具历史价值的古琴之时,郑先生都在笔记中写下一句:「快也何如哉!」简短而铿锵的感慨,饱含的却是一位琴人的欢悦、满足与得意。读者至此亦会不由地和郑先生一起兴奋起来。

接着便是郑珉中先生与王世襄先生因琴而生发的坚固而深厚的文人间的情谊。二位先生因对古琴的共同爱好而走到一起,一同访琴、收琴,一起对古琴的年代进行谨慎而深入的研究。昔有俞伯牙以《高山流水》得知音钟子期,今有郑、王二位先生以琴会友,因琴结缘,成就一段令人称羡的知音佳话。无论是与琴还是与友,郑珉中先生笔记所记录的,正是他在与古琴结缘过程中对琴、对人的热爱与真挚。

文人抚琴,借琴抒怀。古琴背后,雅事万千。若能从古琴背后之故事,得见文人琴家之情绪、心思,乃至气质、品性,说不定也能收获一份与古琴的独特缘分。

目录

实拍书影

更多期《紫禁城》杂志,可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jz/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