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前,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追求相比还有距离,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全社会人民的共同期待。遂昌县以此为契机,结合《丽水市绿谷分(个人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试行)》、丽水市生态信用行为正负面清单(试行)》等办法,在蔡源乡蔡和村率先开展试点,以生态信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向现代化转变,探索和建立起基层熟人社会的现代化治理新样式——“信用村”。

二、具体做法

“信用村”创建以“求和、守信”为主要内容,引入生态信用积分量化评价机制,以“绿码、黄码、红码”终端运用为表现形式,通过建立正向的信用激励机制引导群众守信,即群众向乡党委政府承诺,信守全体订立的新时代村规民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这是“治未病”之举。

(一)制定新时代村规民约

将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及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纳入村规民约。以试点的蔡和村为例,蔡和村通过村规民约建立了八条群众易懂的底线规范,包含讲政治、保平安、不上访不滥告不当“老赖”、守好青山绿水、做大集体事业、有纠纷找“和团”化解等6个方面内容,并细化成24条管用可操作的具体赋分细则,以此为基础设计群众的信用档案。同时以家庭户为单位、以家庭成员互相捆绑为原则,按照积分评定绿码、黄码和红码。

(二)开展“信用鼎”创建活动

以生态信用等级评比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诚信氛围,家庭户根据绿码的保持时间来分别授予“信用好家庭铜鼎”“信用好家庭银鼎”“信用好家庭金鼎”,并根据绿码、“信用鼎”的等级分别给予村、乡、县域范围内的优惠,等级越高,优惠力度越大。

(三)制定生态信用应用场景

为了充分运用生态信用积分,引导群众形成守信习惯并有更多便利化和获得感,除了制定县级公共应用场景外,各个乡镇、村还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应用场景。如蔡源乡在本乡域范围内建立起了信用联盟,符合条件的绿码户可用积分兑换人民币的方式在超市购物,由此鼓励群众更加主动地信守新时代村规民约。

三、主要成效

“信用村”创建的试点工作现已向全县二十个乡镇推广。实践表明,“信用村”的创建是一个引导群众向上向善的过程,是一个争先创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换,而且还能够从“预防纠纷”和“促进发展”两个方面补齐基层乡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同时还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基层乡镇熟人社会的经验和样本。

(一)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自“信用村”创建以来,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不仅无人焚烧秸秆、垃圾;无人捕杀、食用野生动物;小溪水质得到了彻底治理,还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和银山”。大柘镇大田村作为全国首个GDP\GEP双核算村,将山林入股遂昌汤沐园养生养老公司,盘活了生态资源。今年还建起了全长7.19公里,道路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的万亩茶园绿道,农家蕃薯干、林养土鸡、生态鱼产品等传统生态农业模式下的生态农产品正在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迈开了“未来乡村”建设的新征程。

(二)深化诉源执源访源治理,切实降低诉讼、执行和信访增量

自“信用村”的绿码、黄码、红码公布以来,黄码和红码家庭会主动追问黄码、红码形成的原因,并主动劝说家人消除“失信行为”。如其中一个因乱堆物品而被评为黄码的家庭户,其在外的家人了解情况后便劝说家人主动搬离物品并向邻居道歉,从而缓和了邻里关系,将矛盾纠纷消解在萌芽状态。另一个红码家庭为修复信用,积极劝导村民按照村规民约规定的纠纷解决秩序寻求和解、化解。信用村创建以来,万人涉执失信率为零,万人成讼率6.7,远低于全县20.2的平均水平,重点信访对象从去年通报的2户5人降为0。

(三)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市场经济以诚信为基础,以“和为贵、信则兴”为品牌的“信用村”的创建大大增强了企业家投资入驻的信心。目前,蔡和村闲置多年的土地被多批客商投资考察,并开发出了红绿融合发展研学基地项目。同时,诚实守信的好村风也引来了上海财通证券公司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pz/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