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州风情欧公山及欧山寺
欧公山及欧山寺 一、欧公山——湘赣边界的圣境 欧公山,又名欧功山,座落在黄丰桥镇东北的泉塘村,处湘赣边界,是湖南攸县与江西萍乡市、莲花县的交界点,有“脚踏两省,眼观3县”之说。旧《攸县志》载:欧公山“在东江乡,县东一百五十里。安福、萍乡三邑界,峰岳耸拔,县龙于此起祖,历铁炉坑、大坪山至甘棠山分脉,重岩邃谷,绵亘五十余里。”其中婆婆岩海拔.4米,大坳上米,犁咀峰米。相传明朝初年,山内盘踞一股盗匪,烧杀抢劫,残害民众,有武士欧阳伟,纠集民丁,一举铲除这股作恶多端的盗匪,人们为纪念欧阳伟除暴安良的功德,将此山命名“欧公山”。但据《山关欧阳氏族谱》记载,“开基祖欧阳云从(——?)字乘胧,号大川,任潭州学正。元末战乱,云从于明初洪武十四年()迁攸东48都凤岭,筑室山下,以为‘楚江邮舍’,其子晚元于明建文再迁攸北献都山关,立籍分派。配李氏,夫妇合葬48都凤岭虎形,壬山丙向,当地欧公山相传即云从迁攸旧地。”依此说欧公山之名是指潭州学正欧阳云从迁攸居住的旧地。两说都与欧姓有关,只不过一文一武罢了。 欧公山坐北朝南,前对凤岭,背靠萍乡婆婆岩,因有(攸)县龙起祖之说,所以形家传说有“龙凤呈祥”之誉,该山盘大,面积约数千余亩,山左有钟山,山右有鼓岭相对,称“钟鼓齐鸣”,山中有“笑天龙形”“观音坐莲”“双凤朝阳”等山形,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古木参天,茅草青葱,有自然生态森林公园的美誉。境域内悬岩绝壁,坡槽施展,四季长青的松、杉、竹、柏生长茂盛,古树名木红豆杉、红椆、楮、樟、梓、楠等遍地林立,花草果木俯伏皆见,春夏之间,迎春花、桃、李、桐花、枙子花琳琅满目,四五月的杨梅、奈李,六七月间的桃、杏,秋冬时节藤栗、毛板栗、野荔枝,红嫣嫣、沉甸甸,令人垂涎。欧公山像热情的美女,向游人招手致意,欢迎你去采摘品尝。 山区的坡地,盛产茅栗,每到七八月间,上山采摘的人成群结队,携袋背篓。茅栗有壳,果实有刺保护,用手采摘,十分棘手,人们带剪子去夹,夹开刺壳,采其果实,因此,叫做“夹毛栗”,每上山,能夹上一袋半篓的茅栗,欢喜不尽。后来,不知怎的,有人在秋高风枯时节,被火烧山,茅栗为灌木,易着火,火烧栗壳,果实自然裂出,爆落在地面,于是成群的人上山,由夹茅栗变成拾茅栗了,每逢火后,山坡山麓,到处是拾茅栗的妇女孩童,欢歌笑语,充溢山谷,成为一道特殊风景。据称,茅栗树经一次烧烤之后,第二年结实更多,这种一年一烧的风俗,延至改革开放后的封山育林才被禁止。 山区的宁静、幽雅,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隐居之地,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末清初,一批怀有民族气节的名人如安城的陈旷园、陈怡园兄弟、举人陈二止兄弟以及陈白石、西蜀的陈瞿塘等闻欧公山之名,都携家室来到欧公山隐居数十年,直到终老。这些名人对欧公山的风景各有喜好,编成八大景观即:藜峰望月、石壁松涛、竹林雨声、半岭桐荫、断岩飞瀑、凤麓晴云、摩岩石像、怪石嶙峋。 “藜峰望月”,藜峰即欧公山最高峰犁咀峰,海拔米,登山峰顶,风急天近,月在头顶,风清意浓,伴着隐士的心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故有“心事峰头明月岭”诗句。 “石壁松涛”,山顶悬岩兀立,壁上古松,迎风发出涛涛之声,让人感受一种风标壁上古松坚挺的气慨,故有“风标壁上古松坚”诗句。 “竹林雨声”,竹林在山半腰,林下尽是兀立的岩石,竹林雨滴,滴在石上、叮叮咚咚,发出清幽声音,让人感受无限的自然之美,古人有“竹林雨过清犹滴”之句。 “半岭桐荫”,在欧公山半岭西部,满栽桐树,每到初夏,花白如雪,让人感受一种清凉的意气,古人有“柌岭风来韵欲凄”句,以表达这种感受。 “断岩飞瀑”,山高流水,流经悬岩,形成瀑布下泻,煞是壮观,古人说:“岩流飞瀑日流水”,是司空见惯的风景,所谓见惯不怪,是为真怪。 “凤麓晴云”,山麓的夕阳之下,有凤鸟来翔,是吉祥的象征,遂成美景,古人有“麓外晴去时夕阳”句。 “摩岩头像”传明末明初,江西安城陈旷园、怡园兄弟率公子、文孙偕隐欧公山上,抗节不出,遂以终老。兄弟隐居,除盐嚼淡,八年不语,阁部题授翰林官,亦辞不受,风格高标,吴楚共仰,后有人于摩岩中刻二公遗像,供人景仰。 “怪石嶙峋”欧公山麓环绕一层石岩,形状兀立,形态各异,十分生动,有“狮头望岳”、“赵公打卦”、“猴子坐岁”、“仙人抱鹿”等,供人观瞻。 二、欧公寺——圣境中的明珠 欧公仙寺在欧公山观音坐莲形,座北朝南,北倚梨咀峰,南望凤岭,左有仲山,右有鼓岭,是典型的“钟鼓齐鸣、龙凤呈祥”之胜地,明崇祯丁丑(),禅宗临济派第三十代密云圆悟之嗣法弟子一于见缘禅师云游至欧公山,见此处面临南云,背负袁萍,伏烟云雾,有挟风雷,连山横岭,以傍日月,于是决意在此建一寺院,见缘禅师的设想得到当地张培吾、培前支持,兄弟俩将欧公山场一大坡地捐舍给见缘禅师建庵。见缘禅师发扬祖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精神,将山上山下有水之处,开垦成田园,共额租五十大桶,以为供佛斋僧。见缘禅师与其法嗣日升正念辛苦40余年,建成欧公山上寺之后,有张清水等共兴下元会,将上坑坳共田租桶,丈过熟粮七斗五升,加上顺治戊子()陈狂奴、楚华捐田,共施为油灯之资,康熙丙辰()张绍亭助银30两修复正殿,烣大旧址。萍乡许联卿募银12两,谷数十硕,请日升正念布点殿内长命灯,至此,欧山上寺建筑面积达平方米,寺宇塑佛像庄严,寺内灯火辉煌,蔚为大观。开山祖师见缘禅师为弘扬临济宗风,改山寺为欧山临济堂,以自己临济宗第三十一代改为欧山寺临济堂第一代,其法徒日升正念为第二代祖师。佛教临济宗在欧山寺得到繁衍发展,欧山寺临济堂传至第五世若能禅师时,为光大发扬欧山佛教事业,经多方募化,在上寺殿宇下百米处,辟地增建佛庵,建筑面积平方米,供佛斋僧,自此形成欧公山临济堂上寺下庵的规模,是江南临济宗规模最大的道场,为江南地区临济宗传播交往的中心。据老人称,上寺下庵常住僧人经常有50-70人。 欧山寺寺宇堂皇,神像罗列,来朝拜观光者络绎不绝,据陈旷园作《募欧公山新韦驮尊者像缘跋》称,自清顺治三年()以来,来欧公山隐居的有陈旷园、怡园兄弟,四川瞿塘先生父子昆弟及乌溪陈白石和陈二止兄弟等人,欧公山寺的名声远播滇(云南)、黔(贵州)、闽(福建)、蜀(四川)以及吴地(江西)、楚(湖北)、二粤(广东、广西)8个省市。每逢庙会,常达万人参与拈香朝拜。其规模宏敞,列为8省之冠。 欧公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据调查发现:在上寺寺院前,保存记载欧山寺创始初期捐施功德的康熙十九年()刻的《欧功山记》碑全文多字,清乾隆三十六年补刻的《乾隆御碑》,乾隆帝关于宗教寺院的秩序批示,在攸县内还是首次发现。此外周边发现的禅师塔志铭20余块,这也是攸县寺庙中发现地墓塔铭最多的地方,较有名的宝宁寺发现的禅师墓塔铭多了一倍。墓塔铭是疏理禅师传承的重要依据,兹从15块墓碑刻发现欧公寺临济宗禅师传承次序如下: 一世一于见缘禅师(建寺——) 二世日生正念禅师(——) 三世安然清溥禅师 欧山清渡禅师 四世净明锡辉禅师(——) 五世欧山若能禅师(——) 六世冡次坚禅师(——) 七世欧山道弘禅师 卓堂澄远禅师(——) 八世欧山德远禅师(道弘嗣) 欧山德茂禅师(道弘嗣) 欧山德连禅师(卓堂嗣) 九世欧山圆善禅师(德远嗣) 欧山圆照禅师(德茂嗣) 传芳圆著禅师(德连嗣)(?——) 十世清莲明耀禅师(圆善嗣)(——) 欧山明慧禅师(圆照嗣) 发珍明扬禅师(圆著嗣) 欧山明挥禅师(不明)(?——) 明镜发珖禅师(不明)(?——) 十一世欧山趄勋禅师(明耀嗣) 冰鉴真佩禅师(明慧嗣)(——) 俊观真保禅师(?——) 十二世欧山如旭禅师(真勋嗣) 欧山如盛禅师(真佩嗣) 欧山如心禅师(真勋嗣) 欧山如意禅师(真勋嗣) 十三世性章品元禅师(如盛嗣)(——) 性福欧山禅师(如盛嗣) 十四世为性章品元立碑之徒(佚名) 上述14代禅师的传承,仅仅至清末咸丰至光绪时期,民国时期是否有禅师传承,尚待发掘墓碑证实。 寺院殿宇对联,一般由名人撰题,这些对联语一般以介绍寺院形势,宣扬佛教法门为主,欧山寺的上下寺庵均毁于解放后文革期间,现仅存一片废墟,只见青砖满地和个别残垣。据老人回忆和碑刻所见有如下对联: 真扫去莫过去寻魔; 封看来正如来托影。 ——清康熙陈旷园题韦驮堂联 远眺天竺三千里, 近瞰衡岳七二峰。 ——正殿联佚名 佛法西来,意气云天之上; 慈云东渡,性情山水人间。 ——三门联佚名 法身清净随心自在牛眠地; 雨洞当前羡观活水潮流来。 ——发珍明扬禅师塔墓柱联 天赐宝玉飘四海; 古松笼傲永长存。 ——俊观真保墓塔柱联 连隔天竺三千界; 不下山来十七年。 ——为卓堂老和尚17年不下山题 总编:卢飞飞 编辑:肖钰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fb/7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遇见bull花开凤台学校第三季l
- 下一篇文章: ldquo蒙牛杯rdquo作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