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愚公能移山,气如长风万代传,借公精神穿顽石,一尺一寸终通天!”不顾父母反对,为爱毅然嫁进穷山村;因大山的阻隔道路崎岖,得不到及时医治而痛失孩子;凿隧需要钱,丈夫外出打工失去生命;村民不支持,她独自抡开铁锤,身体力行感动大家,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精神”,用13年战天斗地,在悬崖峭壁上凿出进村隧道,“凿”开了与世隔绝小山村的致富大门……

黔剧《腊梅迎香》以敢闯敢干的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邓迎香的真实事迹为原型,再现新时代“女愚公”带领村民开山凿路、勤劳致富的奋斗历程,讲述贵州脱贫攻坚英雄感人故事。

现实题材文艺创作,需要具有现实性、鲜活感,彰显人民精神,书写人民心声,引领人民奋斗,增强人民精神能量,满足人民文化需求。黔剧《腊梅迎香》主创团队扎根人民、贴近百姓,深入人民群众、感知百姓的喜怒哀乐,多次深入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采风、收集素材,并对具有现实意义的创作素材,不断地进行提炼,用充满匠心的艺术表达呈现精神内蕴,以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打造精品。编剧用现实主义的真挚笔触将叙事与抒情融合,精准把握人物内心,细腻深入地叙述了邓迎香作为一个失去孩子及丈夫的“外来媳妇”,因爱、因情、因梦,成为村里开凿“带头人”至真至情的事迹,剧本创作牢牢抓住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提炼出主人公“不信神、不信邪、不信命”的人物精神内核,从追求爱情而来、到失子之痛、再到丧夫去留的徘徊、最后到修隧的决心,从迎香与燕林的情愫开始捕捉人物内心,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该剧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剧情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符合剧本创作的逻辑性,剧情起承转合,人物的行为合理化,编剧在创作中并没有浓墨重彩围绕凿隧这件事来堆砌情节,而是从生活中徐徐展开,并把凿隧融入了迎香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心灵共鸣,传递给观众,让很多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共鸣,这种戏曲叙事手法,使得我们看到了一个将为人民服务视作朴素道理的生活化的楷模。

《腊梅迎香》整部戏的演出非常流畅,舞美设计与表演相互渗透,与剧情推进相得益彰,舞台设计虚实结合,简洁而不简单。贵州的秀丽山川、层叠的“山岭”、茂密的植被、喀斯特地形地貌、木结构的小亭子“游子亭”等在灯光的大面积色块和留白处理下,结合天幕的深蓝色压光,整个舞台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国画;以舞蹈构建的虚景,用舞蹈的肢体动作展示出起伏波澜的场景,如:第二幕,孩子发烧,燕林、德龙、医院的路上,山风“呼呼”劲吹,山雨淅淅沥沥,三人顶着风雨在崎岖山路上疾行,悬崖的险峻,山路的陡峭,通过一群舞蹈演员用肢体一一展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舞美设计,恰到好处地渲染着舞台氛围,给观众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间,从而获得更高的审美体验,每一个动人的场景都在舞台流动的过程中顺畅展开,戏剧场面在生活情感的推动下自然流动。

值得一提的是,《腊梅迎香》在服装、道具等方面的打造也非常考究,尤其是服装,该剧舞美、服装色彩基调为深色调,服装是在布依族服装的基础上加以舞台化审美设计,颜色基调也是以布依族常用的靛蓝、黑白色为主。整个舞台主色调是以素雅的黑、蓝、绿、白为主色板,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观感。

黔剧是从贵州扬琴弹唱发展起来的,黔剧音乐也是在“贵州扬琴”说唱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贵州梆子的部分音乐发展形成。《腊梅迎香》的音乐“熟悉、新鲜、好听”,音乐设计既突出了黔剧的特色,又满足了观众对音色的听觉审美需求,该剧是在运用传统的腔调、板式唱腔的基础上,对音乐唱腔进行了创新,更加丰富了黔剧唱腔音乐的表现力。第一幕的音乐继承了黔剧传统的曲牌,离开父母追逐爱情的两难,迎香唱出:“亲情爱情和乡情,情情牵心难决定……纵然是前面路途暗沉沉,我相信有爱点亮万盏灯”对传统的板式唱腔进行了扩张和丰满,主创用抒美的旋律,舒缓地渲染情绪气氛,对于内心的纠结情绪在音乐中表现出来;第四幕叶子出嫁、隧道通车的音乐,在传统曲牌〔八谱〕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增强了美好的情绪,烘托喜庆的气氛,升华了舞台人物和剧情发展美好的意境。戏曲音乐融入民族音乐,兼容并蓄、相互借鉴成该剧音乐的又一个亮点;第五幕油菜花、迎春花、喇叭花的唱段“自从村里通了洞子,口袋里就有了票子,张家盖起了新房子,李家买起了新车子,”曲调来源于布依族山歌《好花红》,诸如此类兼具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和现代审美的音乐设计,将民族音乐与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更贴近生活的戏曲音乐,沁人心扉、悦耳动听。

黔剧乐队发展到今天,在大型演出已达三十人以上,小型演出也能达到二十人左右,该剧在传统乐器高胡、扬琴、琵琶、二胡的基础上还加入瓮琴、月琴、小京胡、三弦、箫、笛等,并配以单管编制的西洋管弦乐,器乐的继承与创新使得唱腔音乐效果有了质的提升。另外,在该剧的舞台上出现了铜鼓,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用青铜铸造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打击乐器和礼器,史学界有“北鼎南鼓”之说,铜鼓多用在祭祀活动中,剧中铜鼓声响开幕,铜鼓声响召集开会,铜鼓声响叶子出嫁,铜鼓声响迁坟祭祀。铜鼓声响起,金属的闷厚声加上铜器的翁脆声,悠远、立体、回荡,承前启后,回味无穷。近年来铜鼓逐渐被加入一些民族戏曲乐器和舞台道具中,此处铜鼓的使用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舞台效果,给观众无限的期盼和遐想。

黔剧《腊梅迎香》是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黔剧院倾力打造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剧目”,同时也入围了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终评作品名单。实践证明,优秀的戏曲作品就应该彰显时代特征,反映社会实际。该剧讴歌时代,礼赞楷模,以正向的价值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细腻的内容感染人,以诚挚的情感打动人,富有时代精神指引力、艺术表现力,是我省文艺工作者书写新时代的人民创造。

原标题:《文化丨黔剧《腊梅迎香》:唱响时代愚公精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jz/1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