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英截止目前,出版了五部长篇。

五部长篇,可以分为“前三部曲”与“后三部曲”。

“前三部曲”包括:

《苦菜花》(年出版,作者23岁);

《迎春花》(年出版,作者24岁);

《山菊花》(年出版上部,年出版下部,作者分别44岁、47岁)。

“后三部曲”的总标题是:“大地与鲜花”。包括:

《染血的土地》(年出版,作者51岁);

《晴朗的天空》(年出版,作者57岁)。

第三部,至今未看到出版,这一部从动笔到今天已经三十年了,还没有完成。

年,冯德英还出版电视文学剧本《雾锁寒冬》,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但这本书的署名是:冯德英策划,执笔:阿真。阿真曾任《青岛文学》编辑。

资料显示,冯德英在进入21世纪后,又创作了一个“炼狱中的天使”三部曲,分为《天堂之约》、《地域之吻》、《人世之哀》,提到与阿真合作,这应该就是《雾锁寒冬》。

但是,这部书是不是由冯德英构思创作,本人不敢贸然决定,而且这是一部电视剧剧本,从梗概来看,里面的爱恨情仇,一如现在的抗战神剧一样,看的眼花缭乱,花团锦簇,太过传奇化了,失去了清醒而冷冽的现实主义色彩。

因此,冯德英的作品,扒过来扒过去,长篇小说也就是五部。

《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带有连续性,人物都是同一的,与“三花”不同。

《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与前“三花”相同的是,继续以冯家父母与兄妹的真实原型作为小说人物的创作原本,反映了从到年的大约十多年的现实生活。

最醒目的特征是,作者将自己的真实经历,移用到了小说里的老二杨玉德身上,其中如同自传一般地表现了作者自己创作小说的过程、情感经历以及与家人的互动关系。

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创作出《苦菜花》、《迎春花》的,还写到了一次令人扼腕长叹的初恋悲剧,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这段初恋在小说里走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就是这个初恋女孩最终表现出了自己的劣根性,从开始的抛弃杨玉德到最后看到杨玉德功成名就,主动地贴身上靠,让杨玉德苦不堪言,使这一段本来启蒙了作者的爱情感受的初恋,最终跌落尘埃,尽显势利与庸俗。

那么,后来这个初恋女友,有没有与杨玉德发展成水到渠成的婚姻,小说并没有告诉我们。

本来希望在冯德英的第三部里看到杨玉德的爱情归宿,但写了三十年的第三部迟迟无法问世,所以,小说里的人物命运走向,最终扑朔迷离,难见真身。

《染血的土地》尚给人一种鲜活的生活气息,充斥着作者的冷静而独到的描写,而到了《晴朗的天空》里,小说的文笔沦落到通俗小说的级别。

什么是通俗小说的风格?

那就是文风缺少节制,呼啸而上,无底线地让文字与人物交织在一起,混编在一起,肉身贴靠,粗鄙的文笔,能够把人物的心理,全程地掌握,而且还活灵活现,自以为无所不知。总之,这种通俗文学的文笔,个人感觉,最关键的特征,就是大呼小叫,全程介入到人物心理,自以为是地揭开人物的内心,看起来,作者是超人,但是这种全知万能的视角,却淘空了文学应该具有的冷静的、疏远的、克制的气质。

而这种冷静的、疏远的、克制的气质,恰恰是冯德英的处女作《苦菜花》所散发的魅人的光泽。

所以冯德英的第一部小说与最后一部小说比对起来,难以相信,这是同一位作家的作品。

《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两部小说中,八十年代出版的《染血的土地》还有很多学者评价,到了《晴朗的天空》,几乎无人问津,很少有文学评论提到这本书。

而且,据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编辑记载,这部书出版后,积压在仓库里,市场销路很不好。

为什么《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在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热中,没有掀起追捧的狂潮?

本质原因,还是作者的定位问题。

在《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里写到了社会的黑暗面,但作者把这一切归咎于一个吴乡长掌控了乡里的主导权。这个吴乡长,家里有一个叛逃投敌的哥哥,他自己的先辈,也是在土匪里干活,所以本质上,这个人就是一个混进革命队伍的坏分子。所以,他才在当了权之后,为非作歹,没有人性。他剥夺了烈属治病的权利,刁难残疾军人的妻子,这一切,都是出自于他的阶级属性,出自于他内心里的恶与坏。

这样的解释,使作者在《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里涉及到丑恶现象,也像前“三花”那样,都缘自于坏人掌握了权利才胡作非为。

也就是说作者沿用了“前三花”中的是非判断,继续简单化地套用到建国后的社会现实中。这样的主题定调,无疑使《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难以反映真实的社会发展走向。

在这样的主题基调下,作者在和平生活里,继续沿用前“三花”的激烈斗争模式,制造一些惊心动魄的情节,刻意地寻找大开大阖的故事动能,便显得无用武之地。

比如说,小说里写到杨玉德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子,因为丈夫牺牲,为了对婆婆家有一个交待,她主动向杨玉德求欢示爱,实际上就是“借种”,被杨玉德拒绝。

后来,这个女子隐瞒丈夫牺牲的真相被发现,被婆婆家赶了出来,她走投无路,被人介绍到了杨玉德的父亲杨日昌那里,死心塌地地要嫁给杨日昌。

在这一个传奇的段落里,那么,这个女子先是向儿子“借种”,后又向父亲“寻嫁”求生,这样的巧合与偶然性,在现实的生活中,究竟会不会发生?

而这个女孩的“借种”情节,后来又在大俊身上重演了一次。

大俊的丈夫在战争中不知生死,应该牺牲在前线了,大俊只得守着孤苦伶仃的公公,压抑着自己的情感,艰难度日。后来,她在公公自尽“减负”之后,嫁给了一个没有生理功能的残疾军人,与丈夫相依为命。

为了挣钱给丈夫治病,她到北京给一位将军当保姆,与将军的儿子产生了感情,然后怀上了孩子。

在丈夫不治去世之后,大俊执意地把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生了下来,完成了小说里前一个女子“借种”未能成功的希望兑现。

这种情节的拍案惊奇性,不能说是不存在,但是在现实题材里大面积地雷同出现,会让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受到严重的损伤,可以看出,作者在编织人物的情感纠葛的时候,依然是沿用了“三花”情节的风云激荡定势,这也是我们感到作者的小说写到最后,越来越像通俗小说的原因。

总之,《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更像是作者的家族传记,可以透露出很多隐秘的消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与理解作者的“三花”三部曲。

下面,我们把作者的最后两部小说的梗概介绍如下,并作必要的简评:

《染血的土地》的故事梗概

1、五十年代的村子里,有三户根正苗红的人家住在一起,相互帮持,很有地位。这个三户之家的连宅小院里,来了一个富农身份的李书忠,其妹蓉子从天津回村,与五十出头的村支书杨日昌在互助中产生好感,议结婚。

(杨日昌可以看出带着冯德英的父亲原型的影子。小说里写到,他的妻子在年积劳成疾,去世之后,他一直孤身一人。而蓉子曾经嫁给了天津资本家的儿子,算是身份不好,但冯德英小说里,富家之女与长工之男,总会有打破阶级壁垒的感情发生。在本小说里,也不例外。)

2、杨日昌的二女儿玉冬自小服侍性格怪僻的姥姥,受尽姥姥的虐待,后参军,当了军医后看到村民缺医少药,决定返乡,当医生。县长刘成仁的妻子,思想进步,但却被地主婆出身的母亲所杀,其父虽爱女心切,但无法阻止丧心病狂的老婆的一意孤行,坐看悲剧产生。临死之前,刘成仁的妻子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玉冬,玉冬后来成了县长刘成仁的妻子。

(我们看一下冯德英的兄妹组成,可以理解小说里的人物关系:

大姐,冯德清,济南工作,后定居烟台(对应于小说里的玉冬。也是《苦菜花》娟子的原型,现实生活中,丈夫是从事地下党的姜吉成,《苦菜花》里姜永泉的原型。在《苦菜花》里,娟子有一度为姜永泉另有他爱而痛苦不已,对照这一段情节,我们应该知道是什么原因)。大哥,冯慕,哈尔滨机电学校校长(对应于小说里的大儿子玉林)。二姐,秀莲,在北京部队电台工作(对应于小说里的玉秋)。

冯德英本人:(对应于小说里的杨玉德)弟弟,冯德盛,在山东农科院工作(对应于小说里的玉春,性别改成了女性)。

小说里的玉冬,可以视着娟子在解放后的性格发展,当然,事实上,冯德英的大姐一直在城里从事人事工作,并没有回到村里,但依照《苦菜花》里的娟子的个性,她在战斗的岁月里,勇猛杀敌,那么在和平的年代里,她悬壶救世的身份设计是她的最具代表性的选择。

玉冬的这一段童年身世的描写,非常真实,一个脾气古怪的姥姥,把内心的痛苦发泄到外孙女身上,百般虐待玉冬,从中释去生活中的苦闷,但这个姥姥又有一个底线,她并没有人伦尽失,还是暗中给予自己的骨血以一点力所能及的安抚。玉冬就在这种变态的环境下成长,也决定了她的性格能够经受得住任何狂风暴雨的击打,而顽强地展现出自己的生命的韧力。

玉冬是小说里的主角,一个相当完美的角色。

而刘成仁前妻的奇特而悲惨的命运,也折射出了斗争年代的亲情的脆弱与人性的丑陋。刘成仁前妻背叛家庭,投身革命,而她的母亲,却竭力阻止,发现女儿一心参与革命,竟然不惜害死了女儿。这一段情节,是否在真实情况下发生,令人存疑,但是从冯德英的创作经历来看,一直有从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那里借鉴袭用的传统,比如,这种亲情内部的残杀,在肖氏的第一篇小说《胎记》里就作了触目惊心的展示,小说里的加入白匪的父亲,杀死了红军身份的儿子,最后在儿子的脚上的胎记里确认了亲人的身份。冯德英的这一个情节,也折射出斗争年代给人性带来的扭曲性的戕害。

刘成仁前妻被母亲杀死,而她的父亲却心怀善念,不同意妻子的杀女行为,但因为他未加以阻止,后被判刑。在小说里,后面还曾出现过,构成了小说的前后照应,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这也是我们说冯德英这部小说更具通俗小说味的原因。)

3、玉德14岁参军,接父病危电报,回来遇残疾军人孙明光,以及另一个去部队探亲的村女素青,素青得知丈夫牺牲,独自承担了丧夫的痛苦,对婆家隐瞒真相,为了能向婆家有一个交待,向玉德借种。

(这一段情节写得触目惊心,也是冯德英小说中一向大胆地触及到女性隐秘心理的传统再一次火力全开地爆发。在失去了束缚与羁绊之后,冯德英独擅胜场的描写取向,把一个女人“借种”的羞涩、矛盾以及本能的冲动的诸种心态描写得如闻见声,如见其人,绘声绘色,相当的逼真,一句话:性感。)

4、杨家的三女儿玉秋从北京任职的军用电台部门回来,她思想偏左,反对父亲娶资本家遗孀蓉子,与通情达理的姐姐玉冬发生争执,玉冬打了她一耳光。姐夫县长刘成仁思想也比较僵化,赞同玉秋立场,但主张慢慢解决这一个问题。

(父亲要另娶他人,必然要通过子女这一关,但在小说的语境里,还关涉到阶级与身份问题,从而使得这种家长里短概念里的人类本能问题,转换成政治属性问题,构成了小说反映的特殊年代的特有价值争执聚焦点。)

5、玉德回到家中,本村人纷纷探望,赞佩有加。闻知日顺老人的二个儿子参军当兵,生死未卜,均未归来,前去安慰老人,感到两个儿子凶多吉少。老人唯一担心的就是儿媳妇大俊的内心痛苦。玉冬告诉玉德自己与妹妹玉秋的矛盾,玉秋已回部队。

6、大俊在劳动时,约玉德到她家。当晚,残疾军人孙明光送药到她家,见到敞门睡在家中的裸睡的大俊。大俊回忆过去的往事,战争年代,曾到青岛与未婚夫一起从事地下工作,后身份暴露,未婚夫牺牲,她重新回到村里,由玉冬娘作主,嫁给了日顺的两个儿子之一。先想嫁给大儿子,但大儿子一直参军未回家,于是便嫁给了二儿子,丈夫也去参军,一直未归,她把痛苦压在心中。

7、医院,主动下乡,终于办成了乡卫生院。

8、村里的好吃懒做的贫农孙树礼却很热心,为杨日昌张罗媳妇。到乡里,得知一个35岁的女人,因为丈夫牺牲,她隐瞒情况,称丈夫健在,假装怀孕,被婆家识破,赶出家门,遇到玉德,求种未果。孙树礼准备把该女介绍给杨日昌,带她到杨日昌家。杨日昌了解前因后果后,把该女也就是前面出现的素青留在家里。

9、一位暗中追求大俊的王老师来到大俊家,送药给大俊,交给了其公公。村里的江桂枝母女嫁给了本忠父子,后本忠伤残,去世后,三天后就嫁给了照顾本忠的刘有,大俊认为不妥,欲批斗她。江桂枝一通数落,说自己无愧于丈夫,谈及自己照料残疾丈夫及四个孩子之苦,需要一个男人来帮衬自己。大俊无语。吴乡长来,又指责江桂枝,江反唇相讥,称婚姻法未规定改嫁的时间,杨日昌也指出吴乡长有错。大俊回来,和公公提及今日之事,公公感到大俊也有改嫁之意。

10、蓉子闻听杨日昌收留了三十多岁的素青,上门作最后通牒,才知杨日昌收了素青为干女儿,蓉子内心的阴云迎刃而解。玉冬得知身为烈属的日顺生病,便收治了日顺,了解到日顺因自惭,怕大俊改嫁,玉冬劝之。吴乡长叫玉冬进县城去有事。

11、组织部长找玉冬谈话,说她当年被俘过,与敌伪军有染。当年,那个看守她的伪军,有娶她之意,后日军欲移送她入魔窟,伪军私下放了她,她感谢伪军尚存人性,回身投怀送抱,从而留下隐患。

12、医院里,玉冬不归,吴乡长欲赶走住院的日顺。残疾军人孙明光怒斥吴乡长不体恤烈属,医院,上吊自尽。吴乡长的父辈以前在土匪窝里谋生,后来这里因为人迹罕至,又成了八路军活动的地方,吴乡长的哥哥一次被捕叛变,当了伪军。吴县长回家,嫂子传话回来,叫他过去,原来是哥哥回来了。

13、吴乡长哥哥想拉他从事反动活动,吴乡长考虑自己的前途,劝兄长不要惹事生非。玉冬坦白与伪军的一念之错,旧事重提,丈夫通知她到党校学习,她一心想为民治病,只好服从。

14、玉冬回来,见到大俊因为公公自杀而上坟,十分心疼,又见妹妹玉春及蓉子女儿明霞说合蓉子和父亲杨日昌结合,杨日昌回家,见到蓉子又来,挑明复合之意,杨日昌以自己身为干部,不能和资本家遗孀结合为由拒绝。玉春、明霞、玉冬皆出来相劝。

15、杨日昌送走玉冬,劝慰一番。过节时,树礼去看戏,想坐前排座位,提出自己身为烈属,被吴乡长斥责。树礼出言不逊,吴乡长令人绑之。刘成仁县长责令释放树礼。

16、年,玉德在部队与女兵应菲恋爱。

17、玉德闻应菲嫁给了别人,颇为伤心,小说录用。

18、玉德在北京改稿,反对右派言论,与同改稿的孙皓争论,想去见火车上遇到的女大学生白姑娘,又怕失恋痛苦而放弃。

19、村里搞鸣放,民政助理李书国指责吴乡长对烈属日顺之死有责任。吴乡长受到县里批评。李书国劝蓉子嫁给杨日昌,杨日昌终于同意,两个人举办了婚宴。大俊生出改嫁孙明光之心,找玉冬请说合,几日不见动静,主动找孙明光,大胆示爱。

20、民政助理李书国因为鸣放,被打成了右派,而吴乡长摇身一变,成了受害者,又官复原职。

一帮人抓住大俊与孙明光在一起,说他们通奸,大俊告诉大家,孙明光在朝鲜战场上,冻掉了男人的根,根本没用。她是为了照顾他才走到一起。刘县长要求放掉大俊两个人。

《晴朗的天空》梗概

1、玉德回乡,过济南去找应菲,至其单位,托她同事传信,应菲果来,游玩大明湖。后别时晨复至,提及当初乔某追她,但并不想同他结婚,她主动示爱,玉德感到她的虚荣心,生出退意,称有女友拒绝了她。

2、玉德回家的路上,见到吴乡长大哥(就是那个当了伪军的大哥)的女儿吴春燕,在艺术学校学习,颇为靓丽,两个人互生好感,产生爱意。

3、蓉子的女儿明霞从婆家回来,回忆大锅饭时代,日昌被免职,懒汉孙树礼当了村支书,让各家砸锅取铁,杨日昌抗拒不见效果,只得服从。孙树礼批斗江桂枝(踹三脚),让明霞来参与,以堵住日昌的嘴。

4、江桂枝(踹三脚)上告,却被吴乡长、赵干事压住,不了了之。村里虚报产量,明霞说了实话,被吴乡长免职,明霞一气之下决定上告。

5、孙树礼大炼钢铁,砸坟起砖,日昌反对,也无效。明霞与过去的同学林素新相爱,但林家世复杂(林素新,就是刘成仁的前妻的弟弟),蓉子反对。

6、刘成仁因保守而被撤职,想起妻子玉冬,但却绕过不见。

7、玉德见到明霞,才知林素新跳海自杀,明霞嫁给了一个打渔人,未能生育,常受婆婆殴打。

8、玉冬到了工地上,大俊当了带头人,吴乡长有意刁难,任务加码,妇女压力很大。

9、赵干事故意给妇女队挂了白旗,大家都很气愤,两妇女偷白旗,被劝阻。

10、李书国认定为右派,也送上了水库工地,成爆破组成员。

11、爆炸伤了人,吴乡长陷害书国,认为是他破坏,刘成仁明确了责任,非关书国,他并没有看望玉冬,而右派记者尹童和玉冬相濡以沫,关系日益密切。

12、玉德和父亲日昌来到母亲坟边,见到素青在丈夫炸死之后讨饭,认出是借种的女人,很不好意思。蓉子不想日昌当干部,日昌认为她拖后腿,生出厌倦之心,后蓉子回心转意,日昌改变了看法。(这种小矛盾,很不真实,把家长里短,作为矛盾的源头,小题大作。)

13、吴春燕在家里想杨玉德,见其不来,十分失望,离家上学。玉德几天后来到春燕家,她已经离开,未能遇上。而逃跑的吴乡长之兄吴新恒也回到家中,被妻子也就是春燕母亲斥责,让其离开。

14、玉冬丈夫刘成仁的前妻父亲释放回来,把钱给了玉冬,让她照看孩子。玉冬向玉德讲述自己的孩子三宝掉入水库淹死,尹童安慰她,两人渐生情愫。尹童离开后,丈夫也降职为副县长。

15、大俊来到北京给将军当保姆,将军的儿子崔征娶妻,是歌舞团演员,自私自利,与崔征分手,留下孩子,大俊照料。

16、崔征回来探亲,打听到大俊主动嫁给残疾军人的事,很是同情她,医院,想把孙明光接来治疗,大俊与他情不自禁,产生了感情。一日,忽闻孙明光病危,赶回家去。

17、年。玉德迎来姐夫刘成仁到北京参加五千人大会,刘成礼未提到与玉冬的婚姻之事,玉冬与尹童情投意合,一直想与刘成仁离婚。

应菲一直追着玉德,并且去找了春燕,说自己早与玉德恋爱,春燕感到受骗,十分难过。应菲来到玉德部队,到处散布自己是他女友的信息,玉德无奈,只得被动接受应菲。

18、玉冬一直想与刘明仁离婚,刘明仁官复原职之后,意欲再生一子,但玉冬拒绝了。大宝、二宝的姥爷临死之前,想见两个孩子一面,玉冬感到如果离婚,会伤害把她当成亲生母亲的两个孩子,决定暂不离婚。尹童来看望她,重提结婚之事。

19、杨日昌重当村支书,孙树礼免职。素青失去丈夫后,在集上卖菜,生活有所改善。台湾特务潜回大陆,吴乡长估计接头特务肯定是他哥哥吴新恒,而玉冬的两个孩子的姥爷,因为过去的家世复杂,被认为是接应特务,最后疯了。

20、玉冬征求父亲意见,是否离婚,告知刘明仁升到地区当干部了。日昌并没有说出什么意见。这时,见到大俊抱着孩子回来了,原来,大俊想带孙明光去北京看病,但赶回来之后,孙明光已经去世,她发现已有身孕,玉冬为照顾她的名节,劝她流产,大俊执意要生下孩子,到东北亲戚家,生下孩子,为了崔征的前程,并没有告诉崔家。今天大俊带着孩子回来了,说是又嫁人了。小村里又充满了欢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jz/1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