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1118/4292725.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马庆隆年9月,钱江晚报曾经报道过王微微。当年58岁的她,在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里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养花爱好者,因为常常自发拯救邻居们濒死的花草,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社区里的“花卉医生”。吊兰、铁树、仙人掌、石榴、米兰、茉莉花……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邻居送过来“抢救”的花往往都能重焕生机,而随着寄养在公共阳台的花日渐增多,这里也慢慢变成社区居民的“共享花园”。十年过去了,这位“花医生”奶奶还安好吗?她是否还在坚持着这件小事?9月13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来到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找到了王微微。1】邻居们“养残的花”到她手里就活了68岁的王微微戴着帽子,一头白发,神情淡雅,有一种少女感。“我现在还在教邻居养花,不过更多是在线上了。”王微微告诉记者,多年过去,她依旧热衷于给大家分享花卉养护的经验。说起邻居们常常拿来的那些濒死的花草,王微微用了三个“非常”表达自己的心情——“哎,非常痛心,非常伤心,非常焦虑。”“因为很多人的花是在花卉市场上买的,有的商贩不厚道,给你盆里放的不是优质土壤,而是砂石和生石膏。”很多居民听了她的建议,买来花卉后换了土,很快就救活了可怜的花草。除了告诉邻居勤于换土,她还会在不同时节提醒社区养花者对应的养花技巧。“每到芒种的时候,我就会跟大家说,该扦插了。”王微微给社区手写了一张“芒种扦插指南”,发给社区宣传员,让她转告给社区里的养花者移盆种植的经验。“那是最好的时节,要抓住那几天,把枝条移到另一个盆里,让它变成新的盆景。”王微微会把这些新盆景无偿赠予邻居,叮嘱他们好好养护。这件小事,王微微一做就是十多年。人来人往,花草盛开。十年前的王微微。回看着十年前的照片,她唏嘘不已,“有的老邻居已经搬家到外地了,有的现在生病了,还有的恐怕已经不在了。”感叹一句后,她的注意力很快又回到花卉上,“你看,我们正在给这盆兰花移盆换土呢!”2】从“花医生”到花卉班班长:“种花族”日渐壮大王微微曾经是一名幼儿园教师,退休后,她再一次回到了“课堂”。“年,我们有了专门的养花班,我是班长。这几年活动也变多了。”说起这十年间社区的最大变化,王微微感叹,养花护草——慢慢从居民的自发行动,变成了专门的社区活动,“社区组织下,种花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近几年,东山弄社区围绕绿色园地建设组织了多场活动,还开办了花卉养护班等团体,王微微“名正言顺”成了花卉班的主要带头人。东山弄社区书记李水琳说,“王老师对待花草很用心,像是融入她生命的一件事。”通过社区的组织动员,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跟随王微微一起养花护花,“我们是交流经验为主,人最多的时候,能坐满一个会议室。”社区的几位居民告诉记者,“走在路上,两边都是满眼绿色,抬头又是人们养的花,看着很舒服。”“社区里有迎春花、紫薇花,到了开的季节,就像花园一样。”“我们这里养花的人很多的,我自己家里也种了些摆出来。”王微微觉得养花不是一件小事,而是能体现一种良好的风气。“养花还能培养个人的心性,这是一件考验耐心和坚持的事。”王微微笑侃,“看花草要比看股票——天天担心涨跌要好吧?”3】旧时阳台已不见,但“盆景”已变“风景”东山弄社区李书记告诉记者,由于社区办公用房的迁移,十年前的那个公共阳台已经不复存在。“搬到新楼后,年我们在楼顶开过一个绿色园地。后来树枝和泥土把顶楼下水口堵塞了,造成楼房漏水,无奈关闭。”李书记解释。虽然十年前的公共阳台已经难觅踪迹,但是在社区组织和王微微的带动下,东山弄居民的养花之风悄然形成。“你去路上看看,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阳台上都会摆点花”,王微微说,十年过去了,养花爱花的人明显变多了,现在社区自身就是一个大花园,“在社区散步,就当作在逛花园,边看边拍,我很喜欢那株绣球花,是一个年轻人种的,我每天路过就要拍拍它。”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pz/12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