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走近顺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中医雀斑医院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928.html 前段时间,顺德杏坛的八音锣鼓被正式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加上香云纱染整技艺、龙舟说唱和人龙舞,顺德已有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每一种民俗总在传承着古老的文化,更承传着原始而神秘的文化密码。在新年的第一期,我们走近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往后的系列报道中,我们将走访这些传承人,分享他们在传承文化中的故事和感悟。 省级非遗 陈村花会 简介:陈村花会是在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举办的大型迎春花会,在春节前十天举行,规模大,整个花会绵延10多公里,入场人数平均约有30万人次,春节氛围浓郁,是在珠三角、港澳、海外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迎春花会。 文化价值:陈村花会中热闹喜庆的广东贺年歌、川流不息的买花人群以及喜庆的挥春及茶叶、糖果、花瓶等等,使花会充溢着浓浓的春节气氛,折射出重要的民俗学信息。而这一花会影响力大,辐射范围广,是不少珠三角民众成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集体记忆,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粤绣(广绣) 传承人:阮贤娥、龙海华 简介: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顺德的广绣,则在清初便已有一定水平。目前,顺德广绣有双面实用绣、欣赏品绣等类别。双面广绣约有基础针法六类28种,如捻拔针、捅针收针、排针技法、点白咀和,以及面窜线封盖技巧、九色线应用技巧、紧架技巧和补救技巧等等。 文化价值:顺德的广绣具有民俗、文化交流及历史研究价值。它与多种民间信仰、民俗活动紧密结合,所绘图案对研究两百多年来广府地区对图案、色彩的审美观念意趣的演变历史有重要意义。行销海外的广绣,在当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元素。
观音信俗 简介:顺德的观音信俗,尤以观音开库信俗最隆重。观音开库是指每年的农历正月廿六日,信众到观音庙虔诚祈祷,并举办生菜会、烧大炮、生菜会等一系列民俗活动。传说当日是观音一年查点钱库一次的日子,子时会大开金库贷款助民,信众通过各种仪式,可求财运畅通。 文化价值:此民俗见证了观音信仰在清代顺德传承、流播的情况,具有宗教史学的参考价值。此外,它是解读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化的重要材料。同时在凝聚乡土感情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真步堂天文历算 传承人:蔡伯励 简介:真步堂天文历算是指由顺德龙江蔡氏于清光绪年间创立并延续至今的天文历法推算模式和通书编撰方式、内容与法则。 文化价值:真步堂天文历算与通书编撰具有珍贵的科学、民俗学、史学、文化价值,对研究清末以来珠三角的天文科技发展、社会百态、人生礼俗,解读地方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其它非遗
●赛龙舟 ●水乡农谚 ●春节习俗
●永春拳 ●粤剧 ●粤曲 ●顺德烹调技艺 ●粥水制作技艺 ●大良鱼灯制作技艺 ●双皮奶制作技艺 ●陈村粉制作技艺 ●伦教糕制作技艺 ●龙眼点睛习俗 ●咸水歌 ●龙潭龙母诞 ●均安关帝出游 龙舟说唱:顺德版Rap 级别: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陈振球、梁桂芬、刘仕泉、陈贤广、梁永昌 历史渊源:清代乾隆年间,一名原籍顺德龙江的破落子弟首创了这种说唱,又有一说法是由广东天地会等反清团体始创。 “老爷本事好名声,奶奶乐善好施心地正,少奶有喜又添丁,细蚊仔(小孩)快高长大又生性(听话),读书伶俐又聪明。”在过去的顺德乡村,每逢春节或喜庆,总有人拿着小锣小鼓挨家挨户上门唱出一些吉祥的唱段,他们操着纯正的顺德话,配以地道的顺德方言俚语,既像在唱歌又像在说话,活像现在年轻人喜欢的Rap,其实它是最具有乡土文化的Rap,也是最具历史底蕴的Rap。据一些文献资料显示,美国的Rap文化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但龙舟说唱或能追溯到清代。 龙舟说唱主要流传于南番顺及港澳等粤语地区,三水六和、高明合水等客家人聚居地也有流传。但因龙舟艺人十有八九是顺德人,行内公认以顺德话为正宗,所以一些龙舟唱本,亦印上“龙舟松原本”、“龙舟珠订”、“顺德大良龙舟魁记原本”作号召。 龙舟说唱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富含生活习俗、婚嫁仪式、育儿心理以及诸多禁忌等民间风俗信息,尤其是吉利龙舟,集中地体现了岭南人民趋吉避凶的心理,是研究岭南地方民俗心理的“百科全书”。 香云纱整染技艺:穿在身上的传统文化 级别: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梁珠、陈伟明、陈洪发 历史渊源:明永乐年间(~),广东已用环保染料生产并出口广东特产莨绸。清末民初,顺德是广东省蚕丝业中心之一,有“南国丝都”美誉。~年,全顺德有晒莨工场多家,工人1万多人,日产香云纱多米,远销南洋一带,享誉海内外。 香云纱染整技艺即晒莨。是利用植物薯莨茎块液汁(含凝胶和单宁酸)、含氧化铁的河涌泥进行染色、加工。原理是真丝织物、薯莨、河涌泥三者互为反应。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助染剂,也不产生有害废料。流程繁复,全部用手工操作完成。它独产于珠江三角洲,主要产区是顺德、南海、禅城、番禺、广州等地,是中国南方特有的著名染织品,也是目前世界纺织品中少有的用纯天然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 顺德历史文化研究者认为,香云纱充分体现南方丝绸业兴衰历程,保护香云纱染整技艺,对推动相关史学研究有积极意义。此外,其全手工操作,严谨地保留了传统而又富含化学奥妙的制作方式,对其保护,有助于推动传统工艺发展。而且,所用的薯莨、河泥等,均是天然材料,不产生有害物质,对开发环保材料有借鉴作用。 人龙舞:体现人体“力与美”的独特龙舞 级别: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苏求应 历史渊源:清代中叶,光华村就已兴起人龙舞。相传,清代同治十年(年)光华村人梁耀枢高中状元,村里的武林高手们自动发起舞人龙,迎接状元荣归故里,由人表演的人龙舞轰动全村。自此,光华村在大小喜庆节日都表演人龙舞助兴,习俗世代流传。 人龙舞是极具特色的传统广场舞蹈艺术。顺德杏坛光华村人龙舞演出常有人以上,百多人的身体重叠形成龙的形状,50多名少年纵身跃上壮年男子肩头,顷刻间,一条由龙头、龙角、龙嘴、龙身、龙趸、龙尾组成的“万物之灵”便栩栩如生呈现在眼前。人龙舞是体现人体“力与美”的独特龙舞,以人为龙,不用道具,却比道具龙更生动,更有力量。它不仅讲究形似,更强调吸纳龙的精神,融入了人的灵气,舞出了巨龙气吞山河的气概。 八音锣鼓:穿梭于乡村的民族“交响乐” 级别: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麦牛冠 历史渊源:八音锣鼓是明末清初,由西秦戏清唱班演化而来,清代已在顺德流行。清咸丰年间,清政府镇压洪兵起义,禁演粤剧,群众以锣鼓柜演奏代替演剧,更是盛极一时。民国时期,杏坛高赞的“鸣盛桐台”、杏坛麦村的“太平别墅”、“翕绎同源”等八音锣鼓班,曾赴顺德大良、陈村等镇,以及广西、香港各地演出。 八音锣鼓是一种华丽喧腾的传统音乐。遇有神诞或喜庆大事,艺人便以装饰华丽的“柜”为流动舞台,游走于顺德乡间街巷,用敲击、吹奏、拉弹三类民族乐器,演奏吹打乐、唱八音或演奏锣鼓柜,以大小唢呐模仿生旦唱腔,演奏成套戏曲,兼奏戏曲牌子、小调。所到之处,帅旗引领,罗伞簇拥,鼓乐齐鸣,物盛年丰。顺德八音锣鼓有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演奏三种形式,是八音锣鼓的活化石。既能坐奏,亦可行奏,以华丽堂皇的锣鼓柜为鲜明艺术表现形式和流动舞台。 对话 这是来自群众的文化遗产 邓家声自年开始在杏坛从事文化工作,他在顺德申报各级非遗工作上下了不少苦力。在他看来,传统文化来自于群众,我们应该好好地把文化精髓保护下来,并传递给青少年,让年轻一代不断传承下去。 记者:顺德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有3个出自杏坛,当中你应该下了不少努力? 邓家声:我们一直在做文化方面的调研,发现很多优秀的文化几近失传,我们心急呀,希望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不过,我们在保护文化方面的成就,主要是群众的功劳,我从年开始从事文化工作,感觉到群众很重视传统文化,大家都有一颗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心。 记者:可以举一个例子吗? 邓家声:就拿最近入选国家级非遗的八音锣鼓来说吧,在动荡时期,杏坛有几位老人家把一个八音锣鼓柜拆开了,每人藏起一部分,那个年代,如果不是这样藏起来就被毁掉了,但他们知道这东西应该一代代留下来的。到了安定的年代,这几位老人看到我们在那么努力地做文化工作,就偷偷地叫我去,说要给一块宝我看。我一看,问他们是什么年代的,他们说是清代的,我说这东西是个宝呀。于是找师傅帮这四五个老人家分别收藏起来的一块一块装起来,是一个八音锣鼓柜。后来我们在申报八音锣鼓的时候,群众出了不少力量。所以它能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非遗,群众的力量是主要的。 记者:你们在寻找传承人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吧? 邓家声:是的,我们很迫切,因为再不做,就来不及了。有些传承人拿到证书的时候已经因年迈卧病在床了。我们捧着证书走到他们床前,并鼓励他,要与病魔战争,争取早日康复继续这传承文化之路。 记者:在你看来,传统文化价值何在?我们又该怎样去传承? 邓家声:传统文化是个无价之宝,一旦失传,多少金钱也赎不回来。在我这几十年的乡间调研中发现,老人家保护文化的热情很高涨,我们应该把老人家的热情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让青少年知道文化遗产的意义,然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北滘怡和中心位于顺德北滘新城区,拥双地铁(广州地铁7号线和佛山地铁3号线汇合)轻轨(广珠轻轨北滘站和碧江站)、紧邻世界五百强企业-美的总部、平米市政花园,独享27洞国际高尔夫球场景观,汇聚高端人脉资源,国际商务会客厅。 =========================================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怡和中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pz/7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科小学百科知识汇总,孩子早晚用得到
- 下一篇文章: 互相转告农村户口的恭喜了政策来了,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