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的故事快门之间,静待花开花卉植物
如果时间可以被留下,那她应该就是被留在照片里;如果美好可以被定格,那她肯定是被留在相机里。 初中部有这么一门选修课,名为光影俱乐部。爱好摄影的同学们在这里相聚一堂,这里有实用摄影知识干货,有赏心悦目的美图鉴赏,有趣味横生的实践采风。“看得见,想得到,拍得好”是我的摄影教学理念,我们致力于让学生掌握摄影技巧,提升审美眼光,用相机去发现身边的美,讲述那些光与影的故事。 --金胜昔 春夏之际,正是百花齐放,枝繁叶茂的时节。每当我们走在校园里,公园中,看到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景致,总忍不住拿出手机或相机,去把她们定格下来。有诗云:“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赏花如此,拍花亦是如此。光影小分队的小伙伴们从4月起便拿起相机,寻遍校园的各个角落,往返于花房,驻足于路边,乃至周末踏青,甚至是家里或是小区里的一花一木都不错过。她们学习、拍摄、分享、交流,诞生了以下这些美好的瞬间。 拍摄者:陈雨薇 光圈:f1.4快门速度:1/sISO:焦距:23mm 光圈:f1.4快门速度:1/sISO:焦距:23mm 光圈:f1.4快门速度:1/sISO:0焦距:23mm 光圈:f1.4快门速度:1/sISO:焦距:23mm 作者拍摄心得:四月,春雨朦胧,平和的小花房里点缀了些露珠。柔和的光线透过玻璃房,别有一番景致。 园艺社的同学们对植物的照看很是精细,花儿努力绽放,似乎永远开不够。我便举起相机,愿记录下那一刻花与叶的美丽,将洋溢着的盛春意味统统用大光圈记录在照片中。 顺带一提,花房中有许多可爱的小玩艺,木雕鸟雀、玲珑物什,都很具有观赏性。总之,是平和花房美好的光景演绎了又一个和煦温柔的四月。 金老师有话说:花卉的拍摄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观察和甄别,每个人眼里看到的花都是不一样的。雨薇则用她用心的取景和细腻的笔触勾勒着这份美好。值得一提的是,大光圈的使用很好地突出了主体的细节,亦或注重枝叶的形态,亦或侧重拍摄多肉表面的质感,亦或是吊篮的色彩,都让画面不失特点,同时也没有因为大光圈带来的浅景深因而让画面失焦。(大光圈虽然能虚化陪体,突出主体,但是诸如f1.2、1.4之类的大光圈拍摄,也容易因为景深多短而丧失对主体的把握。) 拍摄者:虞歌 光圈:f5.6快门速度:1/sISO:焦距:49mm 光圈:f8快门速度:1/sISO:焦距:41mm 光圈:f4.5快门速度:1/sISO:焦距:32mm 光圈:f5.6快门速度:1/sISO:焦距:51mm 光圈:f5.6快门速度:1/sISO:焦距:47mm 光圈:f7.1快门速度:1/sISO:焦距:44mm 光圈:f5.6快门速度:1/sISO:焦距:48mm 作者拍摄心得:“咔嚓”,随着快门的一声轻响,花叶被定格在此时此刻。花卉,不只有花朵的绽放,还有叶的“盛开”。 醉于错落花瓣中由浅粉到深紫的妖异魅艳,欣赏着绣球淡雅如白帛一样的质朴纯粹,看呐,秋日的枫叶蜷缩起来,正如“美人侧卧”。 一品花上彩,二品花之姿,三品花中意。 富有冲击力的色彩,鲜明夺目,像是阳光透过叶片后耀眼的光,像是深绿的叶片中耀眼的一抹白;充满趣味的姿态,或是含苞待放,或是花开烂漫,当然,还有一些形态怪异,却又看起来婀娜多姿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稍稍配上些许思考,或者让光影参与其中,其中的意境自然可以别开生面,自成一派,带来别样的美。 这就是花卉与摄影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最吸引人之处。 金老师有话说:虞歌算得上是在摄影方面既有天赋,又很勤勉的一位。她对于构图、色彩和光影明暗的把控都很有心得。相较于千篇一律的花蕊大特写,虞歌非常敢于寻求不同的主题和取景,这个系列里我最喜欢她最后的两张,一张仰摄把绿叶的经脉轮廓勾勒得妙不可言,最后一张的侧逆光,枝叶与影子的明暗交错,交相辉映,真的是集灵感与技法于一体的佳作。这次的点评,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高中VA陈雯华老师一起来做一些点评。 陈雯华Luna老师有话说:能看到初中部的摄影“后浪”们拍出如此的照片真的还有些惊喜和意外呢!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就是虞歌了。她善于利用前景和背景空间的深度和层次感,也突出其中摄影的中心主体。与众不同的是,她并没有一味追求大光圈去刻意追求虚化效果,而是用中焦去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很是值得借鉴和学习。 拍摄者:孙翊涵 光圈:f4快门速度:1/sISO:50焦距:50mm 光圈:f3.2快门速度:1/sISO:焦距:50mm 光圈:f7.1快门速度:1/sISO:焦距:mm 光圈:f22快门速度:1/sISO:焦距:mm 光圈:f7.1快门速度:1/sISO:焦距:95mm 光圈:f9快门速度:1/sISO:焦距:68mm 作者拍摄心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如果雪代表着冬天,那么花就代表着春天。我是孙翊涵,来自平和6(1)班。校园里其实有很多美丽的角落,笼式足球场周围,高中部教学楼内,学校的花房里……都隐藏着春天的气息,等着我们去发现。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很喜欢用相机记录下我看到的美景。一棵开满樱花的树,一朵刚开的花,甚至一片叶子都可以成为相机中的景物。早晨的上学路上,能看到小区里的迎春花,几瓣组成一朵,几朵组成一簇,几簇组成一丛。在午餐的间隙还能看到沙坑旁的晚樱,远处看,一片深粉色,近处看,就能发现一朵花中的纹路。放学回家时,能看到马路旁的两排树木,它们遮着太阳,让人感觉舒服又放松。这些都是我相机中的主角。 拍摄时,我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取景,仰着拍,蹲着拍,我也会将一朵看似普通的花儿摆成不同的样子,让它生动起来,变得更美丽,更优雅。 金老师有话说:虽然翊涵只有六年级,但是摄影对于她来说已经不是初来乍到,从小就接触摄影的她对于摄影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次的花卉摄影,她在校园里,花房乃至郊外取景,在构图、曝光和微距拍摄上,她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火候。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她在处理大片花海的场景时,适当给画面做减法,灵活运用构图、前景虚化进行取景,每张照片力求突出主体,背景丝毫不喧宾夺主,这是花卉摄影中特别需要注意的点。小孙的照片构图工整,曝光和色彩精准到位,既养眼又耐看。 拍摄者:吕明仪 光圈:f5快门速度:1/sISO:焦距:50mm 曝光补偿:+2/3 光圈:f5.6快门速度:1/sISO:焦距:mm 曝光补偿:+1 光圈:f5.6快门速度:1/80sISO:焦距:mm 光圈:f5.6快门速度:1/sISO:焦距:mm 曝光补偿:+1/3 光圈:f5.6快门速度:1/sISO:焦距:mm 曝光补偿:+1 金老师有话说:用摄影小劳模来形容我们的吕明仪一点不为过。我总是建议同学们要多拍,在不断的尝试中去思考和调整,吕明仪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每次在她的作品序列里,我总能有意外的收获。第一张的逆光拍摄能很好地呈现枝叶的纹理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最后一张的拍摄,背景给人一种深邃又神秘的感觉,反衬出花朵的优雅,没有特意地去突出色彩,给人一种自然、含蓄,“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感觉。 拍摄者:陈天悦 光圈:f6.4快门速度:1/80sISO:焦距:45mm 光圈:f6.4快门速度:1/sISO:焦距:45mm 光圈:f6.4快门速度:1/60sISO:焦距:45mm 光圈:f6.4快门速度:1/60sISO:焦距:45mm 作者拍摄心得:谈起平和校园中的花朵,依稀记得小学时,科学老师便带我们三三两两组成一组,到校园中寻花,寻色,寻找各个季节独有的芬芳;小学每个学期的“寻花令”使我如今对校园中的花了如指掌,食堂边有一株高大的白玉兰,沙坑旁种着的一排粉色樱花,放学后伸出栅栏,探出个小脑袋的蔷薇花墙,平和的四季似乎便是由这些花草树木组成,勾勒出了每个季节独特的校园风貌。 而今年,花卉摄影的主题则给了我更多拍摄平和花草的机会。在我眼里,无论是高贵浪漫的玫瑰花,还是路边偶然盛开的小雏菊,她们都好似从仙宫落下的仙子,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静谧的纱;初学花卉摄影的我总找不好拍摄的角度,而自从金老师点明“白花用深色背景”后,我尝试着用深色背景衬托出一朵朵玲珑可爱的花苞,果真拍出了一种独特,寂静,神秘的氛围。在深绿中尝试绽放的花骨朵,仿佛从泥泞黑暗中挣扎出来,不顾一切,独自开放;而与黑暗形成鲜明对比的大红色的花,则活得炽热,浓烈,洒脱。每一朵花仿佛都带着些自己独有的风格与特色,却又似其余的万千花朵,开放,堕落,待到下一个轮回,再次向世人展现她们的绚烂。 那何不,就趁着花开之际,趁着春光浓烈之际,用快门记录下她们此时的璀璨呢? 金老师有话说:陈天悦的这组照片给我的第一感觉便是“静谧中的美”。因为花房没有灯光照明,玻璃顶棚完全借助自然光照明。陈天悦镜头下的花卉背景主基调都偏深,这样对于衬托主体的效果非常好,第二张白色花丛在暗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更为纯洁。第一张是运用了富士相机特有的“褪色”功能,让原本淡雅的粉色显得更为突出,带来一种特有的视觉享受。 拍摄者:甘淇镕 光圈:f4快门速度:1/sISO:焦距:mm 光圈:32快门速度:1/sISO:焦距:mm 光圈:f4快门速度:1/60sISO:焦距:mm 光圈:f4快门速度:1/sISO:50焦距:mm 光圈:f4快门速度:1/sISO:焦距:mm 作者拍摄心得:崇明岛的上空阴雨绵绵,花海中人头攒动,风雨并没有延缓我们的脚步。抬眼望去,透过嘈杂的人群,茫茫的花海,隐约可以辨认那婆娑树影下的几个匆匆的身影。雨点轻轻地打在花瓣上,晶莹剔透的水珠使那原本娇嫩的花瓣更添几分艳丽。光圈F4,快门1/s,这些参数早已调好,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记录。我忙不迭地端着手中的相机,一次次尝试将这鲜花用光影勾勒在心中,最终得到了一段永不消逝的回忆。我想,花博会的意义就在于此,一瞬最短暂的艳丽,观者心中方能留下最深的印记。 金老师有话说:无论是取景,构图还是参数的调整,小甘的进步都是喜人的。第一张他在校园里对于樱花的摄影,没有选取大束的樱花去拍摄,这一枝叶的樱花取景选择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这张的美不仅在于樱花,枝叶的形态加之背景的衬托,使得这张照片和谐而平衡。这次甘淇镕参加学校活动有幸来到花博会,拍摄到了一组不错的照片。尤其是最后两张作品,树木截面的拍摄,从质感上体现出了年轮的沧桑感,植物摄影大多都是对于外形的捕捉,但是这样拍摄内在之美的也是很有新意的。如果在后期调色上能在突出这样的感觉,或许能使照片更上一个档次。最后一张的拍摄,背景的效果很有意境,如果能把前景的虚化效果体现出来,前中后的层次感能更加明显。 拍摄者:汪可欣 光圈:f4.5快门速度:1/sISO:焦距:48.4mm 光圈:f4.5快门速度:1/sISO:焦距:55mm 光圈:f5.6快门速度:1/sISO:焦距:mm 光圈:f4.8快门速度:1/60sISO:焦距:mm 光圈:f4.8快门速度:1/sISO:焦距:mm 作者拍摄心得:初春起,身边便围满了花和它们的香味,各式各样,不觉间让人迷了眼。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开放在角落和缝隙,不常被人察觉的花和叶。仔细去观察那些花叶的细节,就会被深深地吸引住。比如边沿深棕、残缺的花瓶中生着同样有深棕枯黄的尖端的叶,叶尖带有深棕色圆点的枯叶,落在叶片上的小花……这些似是人精心构思却是自然生长的植物带给我的生活一些细腻而鲜活的美好,就总想将它们存在的证据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分享给其他人,让他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一份生动的美。 陈雯华老师有话说:喜欢汪可欣最后一张作品,构图中的“留黑”,让视觉上有一个过渡,停顿,思考,回味的过程。构图采用三分法,花卉处于整幅作品的三分之一处,强调拍摄主体。整幅作品呈现出古典的油画之美。 金老师也有话说:汪可欣的这组作品乍一看拍的都是枝叶,没有花朵那些色彩艳丽的视觉冲击,却非常耐人寻味。我也很赞同陈老师所言,可欣的构思和取景有种写意之美,我最喜欢的是第四张照片,尽管只是两片行将凋零的枝叶,但是这其中投射出一种深层的思考,我曾久久地注视这张照片,脑海里浮想联翩,它可以是一双翅膀,曾经生意盎然,随着时间衰老,摇摇欲坠,寄托着一种对于生命历程即将达到终点之际的释然。让我不禁想起泰戈尔的诗句中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不知道作为观众和读者的你,看了以后又有什么感悟呢? 还有一些优秀作品 左右滑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fz/9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说中国最好吃的海鲜在汕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