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娃去幼儿园,路上的迎春花已开,桃花也结出了花骨朵,“又是一年春好处”啊。我正感受春天的时候,猛然一个小飞虫从我眼前飞过,“怎么都有虫子了?啊,惊蛰到了。”此等机会,哪容错过,赶紧给娃“上课”。“儿砸,你看见刚才飞过的小飞虫了没?”“看见了啊。”“那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不就是周五吗,有什么特殊吗?”“二十四节气歌还记得吗?来,背一下。”小家伙倒是不含糊,张嘴就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很棒啊,春、雨都过了,现在该轮到哪一个节气了?”“春雨惊,是惊,我知道了,今天是惊蛰。”回答正确。年3月5日,星期五,惊蛰到。二十四个节气之中,我个人最不期待的当属“惊蛰”,为啥?因为各种虫子都要出来了。啥意思?“惊蛰”和虫子有什么关系?别急,听我慢慢解释。“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排位第三,也被称为“二月节”,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古称“启蛰”。古人云:“蛰者,藏也。”冬天,天气寒冷,那些昆虫啊、小动物啊,都藏进地底下去冬眠,古人把这称之为“蛰”。等到了“惊蛰”,天上的春雷将那些蛰居的小动物都给惊醒,这就是“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所以每年一到惊蛰时,春雷渐响,蛰虫惊醒,万物复苏。虫子,自然也多了起来。故,极度害怕虫子的我,对“惊蛰”的到来,自然是“爱恨交加”。古人把惊蛰分为“三候”,每一候都有对应的花信,分别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惊蛰之后,赏花季也渐次到来,又有点让人“恨不起来”。惊蛰这日有哪些习俗呢?1.打小人“打小人”这一习俗源于驱虫。春雷惊醒了各种虫子,旧时的农户,每到这一天,都要在房间里点上艾草等香料,希望借熏香来驱走家中的蛇、鼠、虫、蚊等。同时还要在田间举行扫虫仪式,以求丰收。渐渐地,驱虫就演化成了“打小人”,因为“小人”就和害虫一样,令人生厌。用纸剪出小人,拿鞋用力拍打,打完后再在纸人身上踩上几脚,这一仪式就完成了。2.炒豆子这一习俗也和驱虫有关。把玉米、芝麻、黄豆等,放在锅中爆炒,取“炒虫”、“驱虫”之意。炒好了,全家人围在一起吃,还要大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陕西人炒黄豆、福建客家人炒豆子、江苏瓜洲炒糯米、广西瑶族炒玉米……依然保留着这一习俗。3.祭拜雷神惊蛰节气神是雷神,惊蛰这日,自然少不了要对雷神拜祭一番。旧时的这一天,家家敲锣打鼓,热火朝天。叮叮当当的擂鼓声与轰隆隆的雷声,颇有几分相似,这些活动也被人们视作是祭拜雷公。除此之外,“惊蛰”还有吃梨、祭白虎、烙煎饼等习俗。这些习俗,既是人们对节气的重视,更是寄托了彼此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和期盼。而这,也是我带着孩子,一起认识、了解各节气的初衷。一方面,咱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丢。通过节气,我们得以更加熟悉咱们的习俗、传统、文化等等。另一方面,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它使某个日子区别其他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节气存在的意义,正是如此。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pz/1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