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导读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交通规划提出了新要求,这也是技术更新、重新审视交通规划体系的一次机遇。积极开展交通规划体检工作,能够合理有效地评估现状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状况,实现对城市交通长期系统性的监测。本文从北京城市交通发展基本形势、城市交通体检的挑战与机遇、城市交通体检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未来城市交通体检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研究背景

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以下简称《总规》)得到国务院批复,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机制,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内容得到落实,对规划实施工作进行反馈和修正。

年4月,自然资源部召开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先行先试工作部署会,选取浙江、江西等4个省和北京、上海、青岛等10个城市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先行先试工作。规划实施评估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按照新发展理念做好工作;要全面反映城市发展现状,科学提出解决措施,充分体现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标志着全国的空间发展和治理体系进入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级三类四体系”基本形成。其中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是四个体系之一。

文献[1-5]从加快总体规划实施、实施评估机制转变、体检评估体系构建方面对北京、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进行了研究。在规划实施机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的骨架,其规划实施评估尤为重要,要用指标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体制改革,实现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过程的精细化把控。本文从北京城市交通发展基本形势、城市交通体检的挑战与机遇、城市交通体检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未来城市交通体检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北京城市交通发展基本形势1.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冬奥会、世园会、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任务,全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于年通航,京张高速铁路、大兴机场高速公路、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公路、京礼高速公路等均于年底通车。

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由年km增长至年km,其中包含km市郊铁路。轨道交通的服务层级更加丰富,由传统的地铁普线向“区域快线+地铁快线+地铁普线”的模式转变。

2.交通拥堵加剧趋势有所缓解

年,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年平均道路交通指数约为5.48,处于轻度拥堵等级,较年平均值5.7下降了3.5%(见图1)。拥堵时间从年3h下降至2h50min。

全市绿色出行比例由年70.7%提高至年74.1%。年,全市平均通勤速度为14.8km·h-1,较年提高了2.1km·h-1(见图2)。出行效率提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显著。

图1交通指数与绿色出行比例变化

图2平均通勤速度变化

3.交通与土地协调性仍待加强

年,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实施率为62%,每年新建通车和打通微循环道路总里程约为50km,实施率提高不足1%;中心城区公共汽车场站、公共停车场规划实施率仅为20%和25%。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量为km2,到年目标减至km2,到年减至km2,建筑规模实现动态零增长,现状建设用地和建筑规模总量已超过规划目标。尽管道路网、轨道交通网等骨架系统已成形,但是微循环道路和交通场站设施还远未达到规划目标,交通系统滞后性充分体现。

年,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车站居住人口及就业岗位覆盖率为55%(见图3),距离70%的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年,新投放的居住用地和产业用地中仅34%位于现状及在建轨道交通车站m范围内。而《大伦敦规划》(TheLondonPlan)提出公共交通可达性高的区域应聚集50%以上的新增用地开发,并作为城市发展的年度评估指标之一。新增居住和产业用地未与轨道交通车站相耦合,容易诱增小汽车出行需求,加剧城市道路网通行压力。

根据《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见表1),北京平均通勤距离比上海、深圳、广州长2~3km;幸福通勤(≤5km)比例仅38%,远低于深圳市的57%;选择公共交通方式通勤且用时不超过45min的人口仅为32%,远低于深圳和广州(均高于50%)。北京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与城市职住布局的匹配度有待提升。

图3现状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常住人口分布

表1超大城市出行特征对比

4.公共汽车出行比例持续下降

年北京城市体检初步研究成果显示,年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71.3亿人次,较年增长1.3%。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39.6亿人次,公共汽车客运量31.7亿人次。公共交通在通勤出行中的分担率由年40.2%上升至年41.7%(见图4)。但公共汽车出行分担率和客运量逐年下降,其在通勤出行中的分担率由年18.7%下降至年16.8%。

从公共汽车交通服务人口来看,工作日公共交通系统服务人口约万人,实际乘坐公共汽车出行万人(其中万人使用“公共汽车+轨道交通”联动出行),服务人口占70%(见图5)。公共汽车交通服务人口仍占主体。

图4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变化

图5公共交通服务人口

5.出行环境改善任重道远

北京市具有总里程全球第一的非机动车道路网,非机动车出行环境却并不理想。根据年《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规划》调查情况,五环内56%的非机动车道被机动车停车占用(km);75%的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不足2.5m,有效宽度不足1.5m的高达50%(见图6)。根据《年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年非机动车出行比例较年下降0.4个百分点,年有所回升。

年发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五环路内要形成km连续成网的非机动车道系统,促进非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无缝衔接,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年,市区两级共完成km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综合治理(见图7)。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路内停车得到有效规范,但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环境改善的任务仍然艰巨。

图6非机动车道建设和管理现状

图7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综合治理长度

新形势下城市交通体检的挑战与机遇1.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

?1)规划范围的转变。

原城乡规划侧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建设用地的规划,对于非建设空间缺乏统筹,而国土空间规划更强调对于全域全要素空间的整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了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并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的边线,规划需对开发边界以外的生态、农业空间给予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chunhuaa.com/ychfz/7046.html